女革命家张乃一

   

 

范子文
 
张乃一(1913年—2004年),女,原名张蕙茹,曾用名张乃毅、桃冰红,漯河市源汇区寨内村人。她自幼生性聪敏、天资过人、体魄健壮、勤奋好学,在诸姊妹中,深得父母喜爱,因而起名乃一(只有这一个最聪明之意)。其父张之慎,名绅,曾任源汇寨段长(当时地方行政组织:县—区—段—村,后废“段”改“乡”),富有之家,通诗书、知礼仪、教子有方。张乃一6岁开始在家聘师读经书,攻书法,颇有成就。
1925年,张乃一郾城女子小学(今伊坪小学,原在城内新街北头路东,今迁原址北)毕业,以成绩优秀保送河南省立女子中学(开封)上学。毕业后,又以成绩特别优秀,直接保送河南大学(开封)。在河南大学上学期间,她受到了进步人士鲁洪锦校长(中共党员)、教导主任陶次如的影响,入学不久,就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。又与其他爱国青年一起成立了“进步学生读书会”,学习研究革命理论和马列著作,积极宣传抗日,组织抗日宣传队到漯河及周口等地,宣传党的抗日政策,深受群众欢迎。1937年2月,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刘子久直接批准她加入中国共产党,时年24岁,因工作需要被派往杞县大同中学教书。
“七·七”事变后,张乃一奉命辞去杞县大同中学教员职务,回开封任河南大学党支部书记,主要任务是团结进步学生,发展党的组织,很快发展了一批党员,她的才能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。后又奉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(舞阳人)的指示,派她回郾城、漯河开展抗日救亡工作。回漯后,她组织了抗日救亡宣传队,利用各种形式在郾城县、源汇寨内、车站街头开展广泛的抗日宣传,打破了死气沉沉的局面。在紧张的工作中又接河南省委通知,要她去郑州参加会议,汇报工作。省委书记刘子久听完她的汇报后,认为张乃一不宜再回漯河,决定另派她到开封扶轮中学工作。
1938年夏,日本逼近开封,党组织派张乃一到西华县参加抗日救国训练班学习。训练结束后,沈东平从学员中组建一支抗日游击队,张乃一参加了游击队,要亲手杀敌。
同年9月初,党组织决定,派张乃一带领抗日救国训练班的教员、学员去延安学习深造。临行前组织上再三嘱咐,所写的介绍信一定要交给中央组织部李富春部长。张乃一等急速乘车北上,经郑州、洛阳,直达西安。找到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,办事处将他们同汇集的全国各地爱国青年几百人,编成一个大队,张乃一任副大队长,奔赴延安。9月10日启程,夙兴夜寐,历尽艰辛,经十多天,到延安把信交给李富春,参加了中央组织部举办的训练班。训练毕业后,张乃一被分配到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,后又调到了陕甘宁边区妇联工作。
1940年,张乃一进入中央党校学习,结业后,被留在中央党校工作,任教务处干事。当时中央党校由毛泽东主席任校长,彭真任常委副校长。张乃一是中央党校仅有的几名女教员之一。
1942年,延安整风运动中,有人揭发张乃一参加了康生搞的“红旗党”(意思是外红内黑)。张乃一坚决抵制、申辩。党中央觉察到运动中的偏差,毛泽东亲自到党校鞠躬道歉。张乃一的种种“罪名”全部洗清,尽管受了极大委屈,但她毫无怨言。
1945年,日本投降后,为迎接革命高潮到来,中央党校作出决定,组织学员和部分教员,到前方第一线工作,张乃一被分配到太行山革命根据地——河北省涉县。不久,经太行区党委第二书记王维纲、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长王众吾,又经刘伯承、邓小平等领导亲自关心过问,张乃一与李达(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、国防部副部长等职,1955年授与上将军衔)相识,结为伉俪,时年32岁。
1946年春,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,李达为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。又担任第二野战军参谋长,肩上担子更重,张乃一的工作也更繁忙。
1949年4月,南京解放,张乃一被调至南京市委机关党支部任书记。9月,第二野战军奉命进军大西南,张乃一随军前往。李达任西南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,张乃一分配到重庆市委工作,任重庆市企业部宣传科长。
1951年,西南军区决定办一所子弟学校,邓小平提名,卓琳任校长,张乃一任副校长。开课后,张乃一仍回重庆市委工作。
1953年4月,李达奉命赴朝鲜,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。这时,张乃一任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。李达从朝鲜回国后,张乃一于1954年4月调回北京,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直属处监察员、党支部副书记,继任北京女子一中党委书记。
1966年8月,文化大革命开始后,李达、张乃一的处境困难重重,被造反派批斗毒打,关押审查长达四年之久,四年中被抄家十多次。
张乃一坚定对党的信念,曾三次给周总理写信、打电话反映情况,在总理的关心下,李达、张乃一的问题得到解决。
周总理生前曾对李达说:“你知道吧,你的夫人运动中为了你的事,曾几次与我联系,你的夫人很好!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平了反,补发了工资,张乃一以李达和她本人的名义,主动向党组织交纳了1000多元的党费,张乃一被誉为有重大贡献的将帅夫人。此后,张乃一直住在北京,2004年11月逝世,享年91岁。
张乃一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、战斗的一生。她忠于党、忠于人民、忠于马克思主义,勤奋好学、努力工作。她说:“我永远是人民的公仆,永远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”,这是她工作生活的最高准则。
 
范子文 郾城商桥镇人,1921年生,大学文化,1949年2月参加工作,曾任郾城一中(今漯河四高)、二中(今郾城实验中学)、孟庙、商桥等乡镇初中、高中语文、史地教师,1985年离休。